袷
⒈ 同“夾”。
袷
⒈ 古代交叠于胸前的衣领。
袷
⒈ 〔袷袢〕无领大衣;中国维吾尔和塔吉克等民族的对襟长袍。
袷字UNICODE编码U+88B7,10进制: 34999,UTF-32: 000088B7,UTF-8: E8 A2 B7。
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lined garment
袷【申集下】【衣部】 康熙筆画:12画,部外筆画:6画
《唐韻》古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訖洽切,音夾。《廣韻》複衣。《玉篇》衣無絮也。《韻會》夾衣也。《急就篇註》衣裳施裏曰袷。《史記·匈奴傳》服繡袷綺衣。《註》言繡表綺裏。《潘岳·秋興賦》御袷衣。
又《廣韻》居怯切,音劫。曲領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天子視不上于袷,不下于帶。《疏》朝祭服之曲領也。
又《玉藻》袷二寸。
又袷輅,次車也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結飛雲之袷輅。《玉篇》一作裌。
又《集韻》轄夾切,音洽。義同。
又乞洽切,音恰,衣縫。一曰衿也。
袷【卷八】【衣部】
衣無絮。从衣合聲。古洽切
(袷)衣無絮。此對以絮曰襺、以縕曰袍言也。从衣。合聲。古洽切。七部。小戴記以爲交領之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