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质地文理。
⒉ 质对评理。
引明 方孝孺 《凝命神宝颂》:“使者还自西方,爰得青玉於雪山,广袤踰二尺。揆其初得,徵兆异常,质理栗温,世所希见。”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二》:“有一旧玉马,质理不甚白洁,而血浸斑斑。”
⒉ 质对评理。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席方平》:“值城隍早衙,喊寃以投。
引羊 惧,内外贿通,始出质理。”
⒈ 支持词语查询,简体、繁体、港台词均可。
例如 “ 质理 ”、“ 質理 ” 等;
⒉ 支持词语拼音查询,有无空格和声调均可。
例如 “ zhì lǐ ”、“ zhi li ” 或 “ zhili ” 等;
⒊ 支持词语简拼(首字母缩写)查询。
例如 “ 质理 ”,输入 “ zl ” 或 “ ZL ” 均可;
⒋ 支持单个汉字查询该字的组词。
例如 “ 质 ”、“ 理 ” 等;
⒌ 输入汉字拼音以外的字符会自动忽略。